当年钓鱼岛,日本动静不小,舰来机往升鸿网,嘴也挺硬。可现在呢?动嘴还行,动手不敢了。不是胆子变小,是对手变了。
中国划线、巡航、亮舰队、递海图,件件实锤落地,三艘航母一摆,日本海自连海边都不敢多靠一步。更关键的,中国还是日本最大出口市场,生意还得做,胆子不能太肥。
钓鱼岛这块石头,日本捧了十年,发现砸不出去,也吞不下去。这场硬仗,还没打响,日本自己就转身走了。
吆喝归吆喝,真打?它真不敢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通过“土地购买合同”,宣布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收归国有” 。这份合同表面是“交易”,实际是挑衅,赤裸裸侵犯中国主权。
当时,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亲自宣布:购岛已完成,正式“接收”钓鱼岛。
当天深夜,中国政府划定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17个领海基点,并正式公布钓鱼岛12海里领海主张。
不到48小时,9月14日早上,中国海监编队六艘船驶入钓鱼岛领海巡航,这是钓鱼岛主权争议以来中国首次大规模执法进入12海里范围。
这场“购岛”事件的升级节点不是一纸合同,而是中国同步出手的三张牌:法律、执法、舆论。
首先,外交部紧急发布声明,明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有完整的历史和法理依据;随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将钓鱼岛海域海图与法定坐标提交联合国秘书处备案,形成完整国际通告链条。
法律线部署完成后,执法系统迅速接管战场。中国海监船按坐标巡航、雷达监控同步上线、海洋局发布钓鱼岛区域天气预警服务,把钓鱼岛纳入实控日程。
同一时期,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渔船自发组织前往钓鱼岛海域捕捞作业。这些渔船背后不是孤军,而是有海监船护航、卫星定位协同、气象系统保障。
升鸿网
日本喊得响,出手却哑火。自2012年底开始,日方海上保安厅虽有少量船只靠近钓鱼岛水域,但避免再度进入12海里内圈,行动明显克制。
中国巡航舰艇每年在钓鱼岛周边出现的天数,从2012年的23天提升到2014年的70余天,维持高频常态化执法。
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法律工具齐备,执法频率拉满,日方意识到,一旦再动手脚,后果不是外交交涉,而是真实对抗。
钓鱼岛这一仗,日本以为打的是国际舆论,结果打到中国实控。这局,日本退了。
三航母摆在那儿,日本还敢碰瓷?
2024年,中国海军完成关键布局,正式步入“三航母时代”。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列阵成型,形成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打击编队能力。
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系统,代表国产航母技术跃升至世界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日本海自发展严重受限。中国海军总兵力为23.5万人,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5倍以上。在舰艇数量、吨位、信息化程度、远洋持续作战能力上,中日差距不断拉大。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吉原恒淑公开表示:“中国正在全方位压倒日本海上力量,日本若想维持对等海权,已不现实。”
2016年以来,中国海军多次组织航母编队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开展远洋训练。
2022年,山东舰在钓鱼岛东南方向进行大规模实兵实弹演习,全程公开透明。日方虽然派出侦察舰尾随,却全程未敢接近主战区域。
进入2023年,中国航母编队“南北并行”,福建舰驻西太常驻演训升鸿网,辽宁舰在东海保持常态巡航。一旦发生摩擦,中国海军具备压制日本海自的实战能力与远程投送能力。
反观日本,海上自卫队人力规模不足,舰艇多为反潜巡逻用途,缺乏主力远洋打击群。近三年,日本新增舰艇仅为常规补位,未形成系统能力升级。
钓鱼岛周边海空态势的根本变化,不是因为某个国家“态度转变”,而是力量对比已经出现结构性逆转。中方舰队不但规模大、部署快,而且指向明确、计划清晰。钓鱼岛已不再是边缘战场,而是航母编队日常训练区。
这一现实,让日本海自陷入尴尬:硬碰没有胜算,软退尚能保面子。
航母摆在那,谁碰谁难堪。
中国不买单,日本真要断饭
钓鱼岛之所以没再起波澜,海军威慑是一头,经济现实是另一头。
2024年1月至6月,日本对华出口额达1.58万亿日元,占其出口总额的22.3%,同比增长18.9%。中国连续13个月稳居日本最大出口市场,涵盖汽车、半导体、机械、化学制品等关键产业。
中日贸易总额高达3083亿美元,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632亿美元,中国对日出口1451亿美元。汽车制造商、电子设备供应商、钢铁企业全部对中国市场高度依赖。
2022年,日本三菱电机高管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市场关闭,将影响公司全球营收25%以上。丰田、本田、日产等主力车企近一半销量依赖中国大陆。
经济部门一清二楚:在对华市场上“丢份”容易,“断饭”才是真的风险。
这还不只是出口。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投资目的地。中资资本进入日本房地产、科技、消费等领域,在疫情后期更成支撑性流动资金来源。
这也解释了为何日本政要在表态钓鱼岛问题时,经常“声音大但动作轻”。既要“姿态够硬”安抚右翼,又得“实质收敛”维持经济环境。
一旦中方决意在经济上出手,尤其是压缩进口、延缓审批、重新审查投资项目等“组合手段”出动,日本国内经济震荡程度远超承受能力。
日方不是没算过账,而是账算清了。钓鱼岛问题再起,日本短期赢不了海上,长期撑不起市场。
中国不买单,日本真断饭。这条道理,日本早已经心知肚明。
参考资料:
中国继续保持日本最大出口市场地位.新华社.2021-08-18.
中国大陆首次成为日本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2-02-07.
中国同日本的关系.外交部.2025.04.
日本贸易数据凸显中国市场重要性.中国经济网.2024-02-28.
实力升级,中国海军三航母时代即将到来.观察者网.2025-06-14.
中国海军人数是日本海自5倍多.环球时报.2014-07-28.
文海轩:中国海军前出西太划出“和平航迹”.环球时报.2025-06-17.
中国坚决捍卫钓鱼岛主权 反击日政府非法侵吞图谋.新华社.2012-09-19.升鸿网
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